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34.很快,我的视觉被打开,于是我能在某种程度上看见这个星球本身。只见那里有许多草地、带有枝繁叶茂树木的树林,以及毛茸茸的绵羊。后来,我又看见一些居民,他们出身低层,身上穿的衣服和欧洲农民所穿的差不多。我还看见一个男人和他的女人;女人身材优美、举止得体,男人也一样。不过,令我惊讶的是,男人走起路来很威严,几乎趾高气昂。相反,那女人走起路却很谦恭。天使告诉我说,这是该星球的习俗。这种男人之所以被爱,是因为他们仍是善良的。我进一步被告知,他们不可以有数个妻子,因为这违反他们的律法。我所看到的这个女人胸前披着一件宽大的衣服,能把她遮住。如此制作的衣服使得她能把手臂插进去,把自己包裹起来,从而回避。衣服的下半部分能拉上去;当被拉上去贴在身上时,它看似披在胸部的上衣,就像我们地球女人所穿的那种紧身衣。男人也穿这样的衣服,只见他从女人那里取下衣服,披在后背,松开下面部分,然后这衣服便直垂到脚,就像一件长袍;他就这样穿着它走动。我在那个星球所看到的,不是用我的肉眼,而是用我的灵眼看的。主若允许,灵人就能看见一个星球的事物。
598.“在耶和华眼中蒙恩”表示主预见人类能以这种方式得救。主的怜悯包含并关注整个人类的拯救;祂的恩典也是如此,故所表示的是人类的拯救。“挪亚”不仅表示一个新教会,还表示该教会的信,这信是仁之信。主因此预见到,人类可以通过仁之信得救。这信容后再述。
然而,在圣言中,怜悯和恩典是有区别的;事实上,这种区别取决于它们的接受者之间的区别。怜悯适用于属天人,而恩典适用于属灵人,因为属天人只承认怜悯,而属灵人几乎只承认恩典。属天人不知道什么叫恩典,而属灵人则几乎不知道什么叫怜悯,因为他们将怜悯和恩典混为一谈。两者如此不同的原因来自各自的谦卑;内心谦卑的人乞求主的怜悯,而头脑(或思维)谦卑的人寻求主的恩典。后者若乞求怜悯,要么在试探的状态下乞求,要么只是口头上,而非发自内心乞求。由于被称为“挪亚”的这个新教会不是属天的,而是属灵的,所以经上说在耶和华眼中“蒙恩”,而不是蒙“怜悯”。
在圣言中,怜悯和恩典是有区别的,这一点从提到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的许多地方(如诗篇103:8; 111:4; 145:8; 约珥书2:13)明显看出来。其它地方也作了这种区分,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如此说,脱离剑的百姓在旷野蒙恩典,就在我使以色列享安息的时候。耶和华从远方向我显现说,我以永远的爱爱你;因此我以怜悯吸引你。(耶利米书31:2-3)
此处“恩典”与属灵之物有关,“怜悯”与属天之物有关。以赛亚书:
因此,耶和华必然等候,要赐你们恩典;因此,祂必然举高自己,好怜悯你们。(以赛亚书30:18)
此处“恩典”同样与属灵之物有关,“怜悯”则与属天之物有关。所以在创世记后面的章节,罗得对天使说:
看哪,你仆人已经在你眼中蒙恩,你又加大你向我所显的怜悯,使我的灵魂存活。(创世记19:19)
“恩典”与属于信或理解力的属灵事物有关,这一点在此处也是很明显的,因为经上说他“已经在你眼中蒙恩”(创世记6:8);“怜悯”与属于爱或意愿的属天事物有关,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经上说天使“加大怜悯”,“使灵魂得以存活”。
9682.“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表听从并接受属于至内层天堂中由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这从“施恩座”、“法柜”和“至圣所”的含义清楚可知:“施恩座”是指听从并接受属于由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参看9506节);“法柜”是指主所在的至内层天堂(9485节),柜子里的“法版”是指主(参看9503节);“至圣所”是指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住的地方(9680节)。由此明显可知“又要把施恩座安在至圣所内的法柜上”表示听从并接受属于至内层天堂中由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所产生的敬拜的一切事物。
至于主存在于至内层天堂的性质,存在于中间天堂的性质,以及存在于最低层天堂的性质,这从许多地方关于来自主的良善与真理的流注的说明可以看出来。主的存在通过流注实现,但这流注取决于人们所过的良善与真理的生活。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就是那些最直接地接受该流注的人;处于对邻之仁的良善之人也接受它,但更为遥远,因为对邻之仁的良善比对主之爱的良善本身更遥远;而处于信之良善的人也的确接受它,但只是照着在那信里面的良善的量来接受。因此,那些基于信之真理过着一种良善生活的人才接受它;事实上,主住在他们的良善里面,因为一切良善皆源于主,无一源于人,也无一源于天上的天使。
为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即主存在于天堂,并通过天堂与人同在,必须紧记:主在众天堂之上,因为祂是天堂的真正太阳;然而祂仍通过那太阳发出的光和热而存在于天堂。这太阳所发之光是神性真理,也就是信之光;而它所发之热是神性良善,也就是爱之热;凡从主发出之物都是主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主存在于从祂所获得的良善所住之地。不过,从关于流注的说明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切,即:生命的一切都是从主流入的,因而一切良善和真理也都是从主流入的,因为这些构成人的生命,所流入的事物取决于各人接受它们的方式(2535, 2706, 2886-2889, 2893, 3001, 3318, 3484, 3742, 3743, 4151, 5846, 5850, 5986, 6053-6058, 6189-6215, 6307-6327, 6466-6495, 6598-6626, 6982, 6985, 6996, 7004, 7055, 7056, 7058, 7147, 7270, 7343, 8321, 8685, 8701, 8717, 8728, 9110, 9111, 9216节);来自主的流注既直接从祂而来,也间接经由天堂而来(5147, 6058, 6063, 6466, 6472, 6473, 6982, 6985, 6996, 7004, 7007, 7055, 7056, 7058, 7270, 8685, 8701, 8717, 8728, 9216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